雄安新區與副中心將形成北京新兩翼
轉載 來源: 發表于:04/05/2017 10:57:54 瀏覽量:534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為何要設立這一新區?新區選址基于怎樣考慮?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就社會各界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院士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關鍵詞:選址
為何要設雄安新區?
打造新增長極的迫切需要;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兩翼
徐匡迪介紹,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京津兩地過于“肥胖”,大城市病突出,特別是河北發展與兩地呈現“斷崖式”差距。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新形勢下引領新發展、打造新增長極的迫切需要。
設立雄安新區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有利于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河北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有利于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對于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從國際經驗看,解決大城市病基本上都是用了“跳出去建新城”的辦法;從我國經驗看,通過建設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有力推動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瞄準的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這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雄安新區如何發揮區域帶動能力,徐匡迪表示,要發揮帶動冀中南發展,提高河北省整體發展水平,乃至影響全國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開發
如何建設雄安新區?
新區建設要走新路;以保護和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為前提
徐匡迪表示,按照中央要求,新區建設要走出新路。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河北“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的定位,探索在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發展的新路。重點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做好現狀傳統產業的整合和升級,做好就業保障;統籌好移民搬遷和城鎮改造,讓搬遷農民融入城鎮生活;積極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就是說,雄安新區建設要堅持國際一流水準,實現生態宜居、和諧共享?!?
在如何規劃白洋淀發展方面,徐匡迪稱,新區開發建設要以保護和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為前提,白洋淀生態修復也離不開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改善。要從改善華北平原生態環境全局著眼,將白洋淀流域生態修復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同步開展工作。重點要優化京津冀的水資源管理,提高水環境治理標準。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