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資產在中國家庭總資產中占比近八成
轉載 來源:中國房地產 發表于:01/22/2019 15:55:18 瀏覽量:601
在銀行業的例行發布會上,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家庭住房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占比77.7%,遠高于美國的34.6%;較高的房產比例吸收了家庭過多的流動性,擠壓了家庭的金融資產配置。
《報告》顯示,我們城市家庭資產規??焖僭鲩L。家庭戶均資產規模從2011年的97.0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150.3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7.6%。報告預計2018年我國城市家庭的戶均資產規模為161.7萬元,戶均凈資產規模為154.2萬元,戶均可投資資產規模為55.7萬元。中國家庭財富逐年增加,財富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二。
一方面,城市家庭資產規??焖僭鲩L。但《報告》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中國城市家庭財富管理存在“五大不合理現象”,這也是導致家庭財富管理得分偏低的重要原因。
1
家庭住房資產占比過高,擠占了金融資產配置。數據顯示,住房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占比77.7%,遠高于美國的34.6%;而金融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占比僅為11.8%,在美國這一比例為42.6%。較高的房產比例吸收了家庭過多的流動性,擠壓了家庭的金融資產配置。
與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相比,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比例很低。其他國家的家庭更注重金融資產的配置。日本2017年金融資產占總資產配置比例達61.1%,新加坡、瑞士和英國的金融資產配置也都在一半以上。
家庭金融資產呈現出配置不平衡的特點。
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是家庭偏愛的投資品。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高達42.9%為銀行存款;其次為理財產品,占比13.4%;家庭在風險類金融資產上配置較少,股票占比為8.1%,基金占比為3.2%,債券占比僅為0.7%。
2
在投資理財產品時,過半家庭不接受本金有任何損失,剛性兌付要求較強。數據顯示,54.6%的家庭不希望本金有任何損失,同時又期望較高的理財收益。
3
家庭可接受的銀行理財產品回報周期普遍較短,缺少長期的理財規劃。對于可接受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回報周期,選擇3個月內、3到6個月、6到12個月的家庭占比分別為35.8%、37.2%和33.7%,可見大多數家庭接受的是1年及以下的回報周期。
4
家庭的投資品缺乏多樣性。數據顯示,67.7%的中國家庭僅擁有一種投資品,22.7%的中國家庭擁有兩種投資品,擁有三種或者三種以上投資品的家庭僅僅占到10.6%。對比我國和美國家庭投資品種的多樣性,擁有三種或者三種以上投資品的美國家庭占比高達61%。
5
家庭商業保險參保率偏低,僅有不到15%的家庭成員擁有商業保險,且家庭更愿意為未成年子女投保,忽視對家庭頂梁柱的保障,10到18歲家庭成員參保率最高,為21.3%,其次是10歲以下家庭成員,參保率為19.5%。
“家庭金融知識水平不足,是家庭財富管理不健康的癥結所在,不利于消費升級戰略的實施。金融機構應更多的向家庭普及金融知識,并為家庭配置適合自身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使其清楚認識到產品的風險、收益、期限等基本概念,從而達到家庭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睆V發銀行副行長宗樂新補充,在當下市場逐漸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家庭自身應有風險自擔意識,需意識到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